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自贸区
2020年度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评价情况公示
来源: 苏州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 2021-05-08 09:31   访问量:

《市政府关于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的通知》(苏府〔201994号)以及《关于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评价办法>3个文件的通知》(苏自贸片组办发〔20204号),苏州自贸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2020年度联动创新区评价工作,第三方机构项目初审和专家组评审,形成了2020年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评价意见和情况表,现予公示

公示期:202158——513日。如有异议,请向苏州自贸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情况。联系电话:68630326

                  苏州自贸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58


2020年度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

为全面评估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情况,进一步深入推进联动创新区建设,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方案的通知》(苏府〔201994号)以及《关于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评价办法>3个文件的通知》(苏自贸片组办发〔20204号),苏州自贸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2020年度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评价。评价仅就联动创新区与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协同发展进行评价,主要分为发展建设、复制推广、先行先试、自主创新、项目合作5个指标,通过各联动创新区自评、第三方核查、专家组审议、部门征求意见等形式进行,最终形成2020年度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评价情况表(详见附件)。具体评价意见如下:

一、主要成效

截至2020年底,苏州自贸片区已设立19个联动创新区,涵盖全市10个板块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政策叠加”特色示范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1个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以及位于宿迁、南通2个市外合作园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联动创新区作为苏州自贸片区进行特色化、差异化探索的重大创新工程,不断提高自贸片区和开发区的功能、质量和效益,在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成为自贸片区同开发区、经济功能区协同发展、联动发展的成功范例。

2020年度联动创新区评价工作主要是针对2020630日之前获批设立的14个联动创新区。一年来,14个联动创新区共复制推广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成果46项,先行先试苏州自贸片区改革创新任务24项,与苏州自贸片区开展项目合作24项,并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形成自主创新改革经验40项。总体来看,各联动创新区建设各项工作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我市已初步形成自贸片区与开发区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复制推广形成优势叠加各联动创新区加快推动苏州自贸片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市的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力争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加快经济发展。复制推广主要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营商环境优化。“一网通办”、“客户视角”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等多项苏州自贸片区经验得到复制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获得普遍应用,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重视人才政策,加快国际高端人才集聚。构建人才乐居保障体系是复制推广区域最多的经验,各区围绕外国人才来华工作、居留便利和生活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营造国际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集聚国际高端人才。三是注重监管创新,助推综保区功能优化升级。综合保税区账册便捷网上监管、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化升级等自贸片区经验在全市5个联动创新区内的综保区得到复制推广。各区创新综保区监管模式,大力推动“互联网+保税”“互联网+监管”业务,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突出信用管理,有利于综保区功能优化升级。

(二)先行先试积累开放经验各联动创新区大胆先行先试,根据各自特色优势与苏州自贸片区共同探索改革创新举措和发展新路径,在资源规划、国家战略、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苏州自贸片区改革创新任务。一是优化资源空间布局。太仓经开区等多个联动创新区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国有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及监管模式,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市更新机制,支持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张家港经开区在上海虹桥商务区和宿豫工业园设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合作区,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建设。苏州高新区综保区深化与上海洋山港等周边港口的合作,积极打造物流分拨中心。三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家港经开区在“大数据+服务业”“大数据+制造业”“大数据+行业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浒墅关经开区积极推进5G商用试点,打造包括通信、电子元器件、芯片、终端应用等环节的5G产业链,推动企业搭建基于5G网络的工业协同制造平台。昆山经开区借助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等机构的资源优势,推动企业与境外高校院所或机构开展合作,促进国外技术、产业、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对接。四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苏州高新区积极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开展全国首批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试点工作,“探索全链条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被国务院列入全国20个“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案例”。张家港保税区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立了政府、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维权服务体系以及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三)自主创新凸显区域改革特色各联动创新区根据自己的区域特点、产业特色,积极开展创新探索,创造符合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要的新机制、新举措,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力。一是探索新业态,提升发展势能。常熟高新区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的方式与路径,助力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贸易融合互补“双提升”。张家港保税区建设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促进口岸增值,推动苏州市汽车产业及配套产业发展。常熟经开区积极打造产学研融合创新模式“中国声谷”,汇集研发资源,规划布局多个声学实验室,声学创新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二是加强互联互通,优化营商环境。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与上海海关创新“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实施“联动接卸、视同一港”整体监管,实现洋山港和太仓港通关一体化运行。州高新区开通“中国(苏州)—东南亚卡航”这一新型国际陆路物流通道,加强苏州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昆山高新区在两岸产业合作、金融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台资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权益保障。汾湖高新区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在消费维权、基层市场监管等领域进行跨行政区划合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常熟经开区打造硬件升级、业务齐全、服务更优的法律服务“超市”,多方面、多层次解决企业和群众诉求,助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三是深化区域合作,开展先行先试。常熟高新区“全力打造中日创新合作产业园”,探索“飞地+本地”科技创新联动发展新模式,通过国际精英创业周及北京中关村RFC联盟峰会等优化创新招商新模式。吴江经开区在“离岸双创”方面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对接海内外创新资源、引才引智,积极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相城经开区推进苏州市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建设,全面运营相城(北京)产业创新中心等“飞地”资源,设立商务部GCIPC首个地方分中心,打造能带动新兴产业显著发展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资本赋能新高地。四是深化金融服务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苏州高新区创新“公募3亿美元债”、“双创定向债”、“专项扶贫债”、“融医贷”、“科技成果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赋能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张家港经开区积极探索资本招商模式,加快与国内国际优秀产业基金合作,实现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常熟高新区推动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融合,积极打造UWC+创新岛。

(四)项目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各联动创新区和苏州自贸片区的项目合作主要表现为:一是完整产业链逐步形成。苏州自贸片区和各联动创新区根据各自的要素禀赋情况,按照价值链各环节对要素的不同要求进行产业分工,优势互补,在苏州地区已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相城经开区借助苏相合作区发展机遇,和苏州自贸片区达成了多个产业合作项目。常熟高新区、常熟经开区、张家港保税区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与苏州自贸片区开展合作,初步形成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1+N”模式。昆山经开区与苏州自贸片区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的项目合作,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吴中经开区与园区港加强在通关模式、物流业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吴中综保区“口岸”功能,为区域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物流通道选择。是企业主体积极参与。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绝大部分项目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源于自身发展需求的项目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势,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太湖度假区引进园区恒泰合作运营管理度假区中海商业项目,促进度假区商业项目的提质增效是金融与产业加快融合。利用苏州自贸片区金融机构集聚度高等优势,各联动创新区加强与片区的金融服务合作,推动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吴江经开区与片区合作设立元禾原点叁号TMT基金;常熟经开区开展东沙湖基金小镇合作金融项目为科创项目和产业基金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孵化成长。

二、存在问题

(一)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落地实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复制推广方面,虽然各联动创新区累计复制推广率达到了71%,但是仍存在一些有企业诉求且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经验未能落地实施。以“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为例,该项创新经验入选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在我市生物医药企业中有一定的政策需求,但仅有吴中经开区进行了复制推广。还有如创建全球逆向供应链一站式智能服务贸易中心,市场化区域合作开发机制等可复制推广的苏州自贸片区经验仍未在联动创新区落地。

(二)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偏少。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是自贸区制度创新的重点探索领域。苏州作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担负着积极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特点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开放路径的重任,应主动创新一批实践性、制度性成果,带动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但对标苏州自贸片区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方面的改革创新任务,仅苏州高新区、张家港经开区、太湖度假区进行部分探索,先行先试程度不够。

(三)项目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各联动创新区和苏州自贸片区的项目合作主要以产业项目和金融项目为主,人才项目和技术项目偏少,且主要偏向于要素层面的合作,缺少制度型和平台型的合作。各联动创新区若在智慧物流服务平台、虚拟空港SZV、中欧卡航等方面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弥补苏州没有机场的缺憾,灵活便捷的物流模式将进一步提升苏州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发展建议

(一)加强自贸片区改革成果转化,提升联动创新区改革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联动创新区对苏州自贸片区改革实践成果的转化能力,加快复制推广重点事项的推进。一方面,由市级相关部门和苏州自贸片区联合开展政策宣讲和交流座谈活动,实时更新并发布苏州自贸片区改革创新经验成果,强化政策解读和指导。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更高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更大限度地破除影响各联动创新区跨越发展的制约因素,形成更多务实有效的创新实践。

(二)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以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为目标,推动苏州自贸片区和各联动创新区开展改革举措联动试点。由苏州自贸片区与具备实施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就部分领域的改革举措进行联动试点,利用苏州自贸片区经验优势,协同解决国家级经开区等功能载体在复制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并形成联动发展机制,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苏州自贸片区改革经验在联动创新区的复制推广和先行先试工作。

(三)加强多维度合作对接,释放联动创新发展潜能。推动苏州自贸片区与联动创新区政策互通、平台共用、产业互促、资源共享、经验互鉴。一是苏州自贸片区与联动发展创新区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按照价值链进行有效分工与合作,促进要素有序流动,产业链和价值链有效对接,共同打造现代产业示范区。二是积极争取在联动创新区实行与苏州自贸片区一体化的人才政策,实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现代金融、高端服务等产业领域的人才互联互通,促进高层次人才在区内区外的合理流动和交流。三是推动国家级高新区与苏州自贸片区建设“研发特区联盟”,探索共建公共研发、设计、实验、检测等科创平台,加强科创领域交流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跨区域转化。

(四)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苏州开放载体能级。各联动创新区应立足自身所长,在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交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接轨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G60、沿沪宁科创走廊,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及互联互通,搭建协同创新载体,推动科技、产业、人才等多维度的一体化。充分利用上海推进“五个中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资源和平台,深入推进全面接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与上海既配套协同又具自身特色的发展格局。


2020年度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评价情况表

序号

联动创新区

总分值  

其中:

发展建设

复制推广

先行先试

自主创新

项目合作

分值

完成数

分值

完成数

分值

完成数

分值

完成数

分值

张家港联动创新区

1

张家港保税区

440

50

11

220

1

30

1

40

2

100

2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590

50

12

240

7

210

1

40

1

50

常熟联动创新区

3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630

50

15

300

2

60

4

160

2

60

4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40

50

17

340

0

0

5

200

3

150

太仓联动创新区

5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570

50

19

380

2

60

2

80

0

0

昆山联动创新区    

6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630

50

13

260

4

120

0

0

4

200

7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00

50

16

320

1

30

5

200

2

100

吴江联动创新区

8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590

50

17

340

3

90

2

80

1

30

9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40

50

16

320

1

30

6

240

0

0

吴中联动创新区

10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360

50

5

100

2

60

3

120

1

30

11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600

50

22

440

2

60

0

0

1

50

相城联动创新区

12

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780

50

10

200

2

60

4

160

7

310

苏州高新区联动创新区

13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30

50

12

240

5

150

6

240

1

50

14

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

340

50

5

100

5

150

1

40

0

0

合计

46

24

40

24

注:1.目前全市共有19家联动创新区,本次参评的共14家。其中,苏州工业园区联动创新区与苏州自贸片区实施全域联动,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苏宿工业园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均在2020年下半年入选联动创新区,根据评价办法均不参与本年度评价。

2.本评价是对各评价主体在2020年联动创新区建设情况总结和对“发展建设”“复制推广”“先行先试”“自主创新”“项目合作”等专项指标完成情况申报的基础上,经第三方机构专项核查、专家组研究审议、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后形成,反映了全市和各评价主体联动创新工作的总体情况及个体特色。

3.发展建设50分,复制推广每项加20分;先行先试每项加30分;自主创新每项加40分;项目合作中,产业项目每项加50分,技术、人才、金融等项目每项加30分。各项指标的合计数均已剔除重复项目。


相关稿件
本站访问量: 次 | 苏ICP备10219514号-1 | 网站标识码:3205000046 | 公安机关备案号:32050802011227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苏州市商务局 Suzhou Bureau of Commerce
地址:苏州市长江路211号北楼 传真:(0512)68293898 网站管理员电话:0512-68704783